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近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
赛默飞世尔(TMO.NYS)中国环境仪器商务总监周晓斌表示,设备销售的爆发式增长是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一直持续到第四季度。“据我们统计,全国范围内2012年安装的量大概是1000多台。”周晓斌说,涉及范围不只是上述74座城市。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赛默飞世尔2007年开始在中国销售PM2.5监测仪器。
“现在安装的仪器中,80%以上是国外技术的产品。”周晓斌说,PM2.5的密集监测启动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快速的过程,从2011年冬天北方空气污染严重引发PM2.5问题,到2012年二季度开始集中采购,中间只有大概一个季度的时间,而一台仪器的研发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国外以美国为例已经大规模安装了,它们的研究已经有5~10年的过程,在技术上比较成熟,有大的优势。”他分析,2012年,国内PM2.5监测设备市场爆发式增长,未来的1~2年内,还是会有一个较高的销量。
业内人士按照国内现有监测点的数目来计算,预计2012~2015年内,国内将有3000多台的需求量。
“国产价格在10万以内,进口设备达到30多万。平均一台设备价值20万,大概是6亿的产值。”周晓斌算道。
这是一个让国内企业无法忽略的市场。事实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先河环保等“空气概念股”已经引发了投资者的躁动。
先河环保2012年半年报称,受益于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空气PM2.5及其他新增参数扩项工作的快速开展,公司业绩实现增长。同期,营业收入超过670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72.6万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86%和4.93%。
周晓斌预计,未来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不断提高。
一位国内PM2.5生产设备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这次华北的(PM2.5建设设备)‘爆表’,河北都是我们的设备,从数据来说跟国外比基本上没有大问题,而且现在都是实时报数,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设备能够经得起考验。”所谓“爆表”,就是检测设备的指标达到或超过了最大允许范围。这位负责人称,今年国产设备市场份额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这要看国家的投入,希望未来会向国内产品倾斜。”
在一些本土企业期待“去进口化”的同时,赛默飞世尔这样的海外企业却在加速本土化。周晓斌说,从2013年开始将在中国生产仪器设备,比成本更大的考验是更快的交货时间。他说,要生产适合中国的产品。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因地制宜。有知情人士透露,已引进的一些国外企业设备,由于缺少关键性的配套装置,检测出来的数据其实并不真实。
目前主流PM2.5监测技术包括β射线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前者的仪器必须加装动态加热系统,才能满足测试的参数指标要求。但据了解,国内引进的一些PM2.5监测设备,缺少这些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