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社区养老和医养融合

   2016-06-20 IP属地 广东省东莞市 电信3530
核心提示:  中国式社区养老如何破题  社区养老是衔接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最好的“桥头堡”。在国家“9073”养老布局下,如何创新社区养

  中国式社区养老如何破题

  社区养老是衔接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最好的“桥头堡”。在国家“9073”养老布局下,如何创新社区养老模式,将机构养老中的专业康护体系、国际医疗资源、金融保险保障等亮点有效地嫁接到居家养老,如何将医养融合落实到社区养老模式中,成为助力政府社区养老工程的关键利器,破解中国式社区养老的难点与出路。

  “在我们衰老、脆弱、无人帮助就无法生活的情况下,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一所小小的房子,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可以自己锁上的房门,没人要求按时起床,穿衣,吃药……也许,是时候可以考虑去养老院看一看。”

2016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社区养老和医养融合

  这是阿图·葛文德(AtulGawande)编著的《最好的告别》中的一段话。这位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他提出的“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社区养老的理念,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式社区养老以启迪。

  日前,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分论坛在上海松江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养老、医疗相关部门以及上海市民政局、卫计委、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和泰康人寿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与领导,围绕“中国式社区养老的突破与创新”展开了深入研讨。

  社区养老成为衔接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最好的“桥头堡”。

  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

  “社区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刚看来,“社区养老既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集散与辐射的重要平台。”

  伴随着人口的急剧老龄化,传统家庭照护功能的弱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快,社区养老具备多元需求的满足、社会资源的整合、就近养老等方面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以上海为例,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服务发展框架。截至目前,上海社区养老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但也面临亟需升级服务的挑战。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需要明晰的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功能定位,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殷志刚进一步分析说,“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政府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服务业与养老模式融合的必然。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供需的匹配、布局的合理,然后还有机制的保障和服务的监管。”

  为此,殷志刚提出:“要发展社区养老,主要是通过构建三张网,形成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的网,这三张网,第一个就是保基本的托底网,第二个是产业化的市场网,第三个是非营利组织参与为主的社会网。”

  从行业层面看,商业化养老服务目前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不管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还未形成成熟的服务体系,存在服务无规范市场标准、监督管理难落实等难题。

  上海市相关部门、协会、研究机构、高校等在泰康之家·申园养老社区设立“上海市老年持续照护示范基地”、“养老社区服务标准创研基地”、“上海老教授机构养老示范基地”等七大研究及实践基地,充分研究和借鉴泰康在医养融合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推动行业规范化的探索。

  “像泰康之家·申园在养老社区内建立高端医疗健康护理中心,配套连锁康复与老年病医疗机构,为养老社区内的居民重点提供急病诊疗、慢病管理、专业康复、健康促进等医疗健康服务。”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吴乾渝认为,“这些来自于一线的具体思考及实操经验,对于政府构建更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服务标准等,都将成为极为有价值的参考。”

  医养融合落实一站式

  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各种养老方式创新,关键是如何通过医养融合模式,在全社会构建一套完善的老年康护体系,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如何将医养融合落实到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中,这将是未来能否提升中国人养老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民政部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在上海籍人口中每3人中就有1位60岁及以上老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医养服务相互脱节。为实现“医”和“养”的无缝对接,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让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的养老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

  “我们借鉴引进美国‘凯撒模式’,在养老社区邻建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模式,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全方位照护社区居民健康。”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说。

  2015年11月,泰康人寿自建的二级康复医院在北京燕园养老社区落成,标志着泰康创新的“医养融合”模式正式落地。在全国其他养老社区,社区康复医院会根据“燕园”的经验做进一步的优化,包括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会诊,缩减门诊中间环节,减少劳动力成本,从而提高医疗的诊疗效率。

  “养老社区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记忆照护、专业护理四个不同的生活服务区域,实现一站式退休生活解决方案,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照顾及护理服务。”刘挺军进一步指出,“除了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丰富俱乐部活动之外,还为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但同时需要偏向专业的医护照顾的老年人,以及需要长期全面护理的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另据记者了解,上海松江区率先和泰康人寿就资源输出达成共识,泰康之家·申园养老社区将开放“机构养老”中的专业康护体系,有效地嫁接到社区养老,根据居民及周边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态,通过介护、专护多种形式,提供健康管理、半护理、全护理、智障照料、老年病治疗和老年康复等全业态医养服务。

  刘挺军告诉记者:“松江区周边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很普遍,家庭对半护理、全护理需求旺盛。这些需求促使我们将尝试把泰康专业护理团队、优质医疗资源释放到周边。”

  “对任何一个大型的养老社区而言,人才储备是关键。”松江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刘淮虎告诉记者,“除了一般的服务人员外,大型养老社区对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人才储备必须提前考虑。”

  而这也是当前中国养老社区发展的一大痛点。

  上海思博护理学院院长沈小平告诉记者:“上海医疗系统出现了护士紧缺的情况,尤其是养老护士更加紧缺。”目前,上海14所设有护理专业的大专院校,6所公办,8所民办。其中,6所公办学校每年为上海市仅输送约1200名护士。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沈小平透露,“一方面,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另一方面,技术职称通道不通畅。这次我们与泰康人寿签订了订单单班培养,定向输送护理人才,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养老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2085165号  |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5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