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来临后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和“招工难”愈演愈烈,变为常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转移,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加大,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
从今年8月份开始,全国劳动力市场“缺工”现象突然爆发,而制造业的“缺工”现象更为严重。
制造业“用工荒”是常态。“每个星期我都会要求员工去招聘市场租个摊位,但是两三个月过去(依然没有进展),一进市场我就知道招不到人,因为招聘的企业比应聘的人还多。”当谈到在合肥筹建子公司期间的经历时,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成自控)副总经理刘继红显得有点无奈。
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制造行业会议上,刘继红这样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天成自控的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座椅,近年来也在重点开拓商用车座椅市场和乘用车座椅市场,公司客户包括三一重工、江淮汽车等。
在刘继红看来,除了汽车配套厂商面临招工难问题,很多汽车厂由于地处开发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家可能体会不到‘用工荒’,但是作为制造企业的老总来说却是深有感触,当没有足够的工人给你生产订单的时候,恨不得把家里所有亲戚叫过来做。”
天成自控只是浙江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整个浙江省都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李继红说,“感觉依靠浙江本地的人力资源已经无法支撑企业发展,来自于外地,比如云南,四川,河南等人口输出大省的人也越来越少。”
当“用工荒”袭击制造企业后,“机器换人”风潮接踵而来。宝钢股份在一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交流会上表示,到2021年末,宝钢股份机器人应用将实现置换人工超过2000人,机器人应用总量将超过1000套。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浙江省近年来也在引导省内工业4.0的发展,提倡机器换人;刘继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政府除了引导之外,对于购买自动化设备的企业,还会给予奖励。
浙江机器换人战略始于2012年底。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浙江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提出这一战略的背景是,当时浙江有1400万打工者,面临社会稳定、就业、社会保障等大量问题。
其后,浙江省推出了多项机器换人的扶持计划,包括“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等,扶持政策还计划在2017年完成3.6万家企业的机器换人。
刘继红称,“用工荒”催生了机器换人,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也面临市场、客户对企业的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严的客观情况。“熟练焊接工很难招到,招聘来不很合适的焊工,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所以大量地投入焊接机器人。”
在刘继红看来,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汽车配套商的生命线,“如果汽车主制造商因为零部件问题发出召回,这对配套企业的打击非常大,几乎宣告了这家配套商的‘死刑’。”
天成自控今年投资了全自动化的冲压设备,另外还在考虑引进其他类型的机器人。更多相关制造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全球与中国市场制造业机器人深度研究报告》。
对于机器换人,聊城市一家冲压行业企业的副总经理袁锡铭同样表示,近期也订购了200多台机器人,冲压生产线基本上也换成了机器人,“这样不仅减少安全事故,另外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换人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目前综合成本和性价比来看,‘机器换人’是很好的解决用工荒和产业转移的方法。”不过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不能盲目上信息化项目,“例如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沟通、管理足够顺畅,盲目地上信息化项目反而增加了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