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只是要满足老年人一天‘三个饱’,还要将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相结合,这就需要将物质养老和文化养老结合起来。”国新办原副主任杨正泉12日在北京表示。
当天,由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共同主办的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在京启动,活动将通过举办老年人才艺活动,拍摄微电影、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提升老年文化产品供给。多位专家表示,文化养老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新大陆”,在这方面,民企有更多参与的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但在全国老龄办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却明确指出,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能完全适应。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目前全社会对老年人的物质保障有很大进步,但如何通过文化养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仍是需要破解的课题。在这方面,产、学、研各界力量应一道寻求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杨正泉则表示,养老是一个大概念,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需要不断细化和分析,这其中既要关注养老事业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个体的特殊性。“希望社会各个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健全养老体系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空间。”
2016-2021年养老产业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在文化养老方面,民企将有更多的参与可能。去年2月,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
多位专家表示,在政策红利之下,养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养老金融、养老地产、养老用品等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背景下,具有转型便利等优势的民营企业能否在文化养老方面率先布局,成为了养老产业发展的下一步焦点,这同样有助于化解民企参与养老产业所面临的定位不清晰、盈利困难等问题。
官方文件中已经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老年文化建设新局面,其中包括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老年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老年特色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等。
龙骏集团董事长张运防表示,从现有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来看,大多数养老服务还局限于满足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而疏于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与社会各界一道提高养老服务业、养老产业水平,构建文化养老的多层次、宽领域平台,例如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创立研究老年问题的养老智库等方式,弘扬“六十华龄正当时”的理念,这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养老事业多元化,同时也是践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举措。
“创新老年文化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和民心工程,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可以为共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为中国养老事业出力。”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总顾问、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