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消费市场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从月度增速看,12月当月增长10.9%,为全年最高;全年基本呈现前低后高、小幅波动的发展趋势。其中,消费持续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较上一年提升4.7个百分点。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分析指出,2016年是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一年,初步实现了基本消费、品质消费、体验消费三期叠加,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2017年应该是流通业继续转型升级的年份,农村消费会继续高于城镇,餐饮业继续活跃,电商和网络零售在经济和消费中的作用仍然较大,消费理性化发展仍是主流,三期叠加的局面也不会改变,加强监管会使消费市场行为更加规范。
“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流通模式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6%,占社零总额比重已达到12.6%,比上一年提高1.8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中,便利店和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7%和7.4%,增速比其他业态平均增速分别高3.7和3.4个百分点。
“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新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网络零售和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增速较快。”商务部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习臻指出。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互联网在批发、零售、物流业等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流通向着全渠道、全链条、宽领域、大范围方向迈进。政府应该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服务企业,打破线上线下流通企业发展界限,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在陈丽芬看来,技术创新为流通提供了巨大支撑,大数据成为全新的流通要素,支付、物流、征信等技术平台的创新为流通新业态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加速了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流通业态格局的形成。同时,互联网+流通使城乡流通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等“三个一体化”加快发展,形成大范围的全覆盖,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
洪涛进一步指出,未来零售企业将继续上网,并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别是大数据的应用,多种创新模式会出现,如未来商店、无人商店、体验店、机器人餐厅等业态创新;同时,线上企业与线下企业相互兼并重组将成为趋势,并创新组织与管理;在大数据条件下的供应链模式会出现创新和发展。
品质化、升级类商品成消费热点
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相关数据显示,超高清4K电视全年销量同比增长37%,4G手机增长18.5%,对开门冰箱、一级能耗空调、滚筒式洗衣机等高端、智能、节能家电销售增速均在15%~20%以上。
与此同时,2016年全国实现餐饮收入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增速0.4个百分点。中国烹饪协会预计,大众餐饮收入占比超过70%。据国家旅游局预计,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约11%,旅游收入增长约14%,旅游业快速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
“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商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智能、绿色、大品牌、高品质商品受到市场欢迎。”李习臻指出,“随着消费升级加快,消费者更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品位花钱,消费内容也从以购买商品为主向购买更多服务转变,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健康养老消费持续旺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高的发展新阶段。从后期看,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消费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李习臻进一步指出。
“预计2017年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增长持续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李习臻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