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钢铁去产能现状分析,按照《吉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首钢通钢集团公司将关停一座70吨康斯迪电炉,压减炼钢产能60万吨。2016年度吉林省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完成时限调整为力争8月底全部完成。全年共压减粗钢产能108万吨,其中,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拆除1座70吨康斯迪电炉水系统、电力系统、燃气系统,封存冶炼装置,化解产能60万吨;吉林省长龙钢铁有限公司拆除2座30吨电炉、1座30吨LF精炼炉动力装置,拆除冶炼生产装置原地封存。拆除的冶炼装置不再恢复生产,不得异地转移安装,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督查组对吉林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截至目前,吉林省钢铁行业完成了压减粗钢产能108万吨的2016年度目标,比省计划提前1个月,比全国统一规定的完成时限提前了3个月。
通钢集团,吉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曾是吉林省国企中的“领军者”。面对整个钢铁市场的低迷,悄然打响的生存保卫战能否带领企业突围?吉林钢铁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呢?
根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销售收入利润率为-2%,去年同期为0.74%。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亏损531.32亿元。而在2015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企的亏损总额为281.22亿元。这也意味着,10月、11月仅两个月的时间,在中钢协统计范围内的重点钢企,亏损额便翻了一番。
数据背后的窘境一个数字:44家钢铁企业“落榜”!这是2015年11月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15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38家钢企入围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排在民营钢企榜首的沙钢位列2015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第5位,同时也是唯一进入榜单前十的钢企。中天钢铁和河北津西钢铁紧随其后,位列第13位和第36位。
2015-2020年中国钢铁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传统用钢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传统用钢行业增加值增速普遍回落。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金属制品业增长7.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汽车制造业增长6.7%,增速比2014年分别回落1.8、4.2、6.2、3.5和5.1个百分点。
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2015年,对钢材消耗量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大宗原材料行业、传统制造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困难重重,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造成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44%,如果再考虑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变化,粗钢实际消费量降幅更大。
钢铁企业生存保卫战硝烟正浓。这一年,面对种种困境,钢铁市场逐步进入“寒冬期”。近期,国家又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这对于产能过剩的钢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这也让钢铁企业重新调整思路,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通钢集团公司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利用市场倒逼力量,着力破解制约购销工作的深层次矛盾,不断优化购销策略,不断提升原料保障和营销水平,为生存发展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降本增效基础。
新产品开发进展顺利,品种钢质量水平稳步提升。通钢公司借鉴总公司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结合通钢各产线特点,强化市场与品种开发的衔接,加强技术、质量攻关,建立“研、产、销”一体化建设,努力提升创效能力。
在销售上,公司突出创效品种的销售与市场服务,进一步加强打品种、提高本地化直供化销售等工作。通过采取加强市场调研、强化对标、灵活调整销售政策、夯实战略合作等一系列措施,继续调整销售结构、优化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益。并且通过增配一线销售人员、制定特殊激励政策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政策,强化市场开发渠道建设,保销售保输出。2015年1至11月份,坯材销售361.31万吨,出口销量26.70万吨;本地化64%,比计划提高10%,直供化44%,比计划提高7%,省内化29%,比计划提高6%。